国外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表明,服务经济有助于提高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推进器。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型经济的突破口;青岛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城市,可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城市作用,带动山东半岛等周边地区的发展。
一、青岛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我市位于长三角、环渤海、韩国三个东北亚发达经济区域之间,与上海、北京、大连、首尔仅1个小时空中航程。青岛作为母港,与连云港、日照、威海、烟台等支线港航行时间在半天之内,青岛周边600公里半径内覆盖黄淮海流域和朝鲜半岛近5亿人口,发展物流业潜力巨大。
二是集运条件。我市基本形成了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海港是青岛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强有力的引擎。进一步提升海港物流系统龙头带动作用,是全面提高青岛口岸对外开放水平,辐射和带动全省及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董家口港建成后,青岛港口“十二五”末形成4.5亿吨、远期可形成7亿吨吞吐量,位于世界前列。空港物流是发展服务经济的关键支撑点,规划建设中的半岛机场和城阳机场等相关物流设施构成的空港物流系统,将提升青岛航空枢纽货运竞争力。青岛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全国18个中心站之一、山东境内唯一的集装箱中心站,是连接山东沿海各港口与内陆各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是胶州湾陆路物流系统核心。空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将增强青岛物流便捷程度,通达城市增多,使青岛与各经济区域形成4小时经济圈,物流半径延伸到华中、华北、西北地区。
三是产业条件。国家将青岛确定为国家物流结点城市,支持青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青岛全市物流业保持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512.93亿元,同比增长 12.3%。青岛实现货运量26595.3万吨,同比增长12.65%,机场货邮量16.37万吨,同比增长20.9%。特别是我市龙头企业带动物流园区集聚效应。青岛市5个已运营的规模以上物流园区共入驻物流、货代、运输等各类大型企业80家。UPS、FEDEX、DHL等带动作用强、拉动力大的国际著名企业落户我市,初步形成功能配套的物流体系。
二、国内外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模式借鉴
在城市定位、物流业管理方式、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上,国内外城市发展物流产业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美国路易维尔市经验。上世纪90年代中期,肯塔基州的路易维尔在美国还是经济排名175位的落后城市,不到7年排名进入前50位。路易维尔处于纽约、芝加哥、克利夫兰等大城市之间,周边500英里为经济发达地区,该市政府1997年开始将城市定位为物流枢纽城市,在吸引UPS(美国联合包裹快运公司)时,满足其投资全部要求,投入上亿美元改造机场、桥梁、道路,提高疏港标准,将机场中心区2.2平方公里土地划给UPS使用。为解决UPS对高素质员工需求,市政府牵头3家大学与 UPS合办一所学院,2000多名大学生白天上学,晚上到UPS上班,学费书费全免,政府为学生解决居住、交通问题。海关提供上门服务,货到即办,效率极高。上述措施促使UPS将总部落户路易维尔市,投资11亿美元建成UPS世界港全球航空配送总部,建设37万平方米的仓储、加工室内配送中心,配送全自动化。UPS的成功,吸引了几十家著名跨国公司将全球配送部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国际物流城市。
深圳模式。深圳市政府将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构建大物流工作协调机制,出台扶持政策体系,在海港、空港、物流园方面投资700亿元。201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250万标准箱,班轮航线230条,通航10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成为世界班轮航线完全覆盖所有航区的港口之一。201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926.3亿元,占全市 GDP的9.74%;有物流企业1.4万家,其中供应链管理型企业300余家,从事国际物流出口额超亿美元企业17家,怡亚通、飞马国际、顺丰速运等公司已成为中国物流企业的标杆,形成强大竞争力,并布局全球市场。美国UPS等200多家跨国物流企业在深圳设立区域总部、转运中心。深圳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和中国物流产业领头羊城市。
国内外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模式。首先,在电子商务物流业上,杭州市阿里巴巴公司通过搭建网上交易平台、风险融资、香港上市等手段,发展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公司,通过淘宝网掌控信息流,通过“支付宝”掌控资金流,通过“物流宝”掌控实物物流平台,2010年3.7亿注册用户,交易额4000亿元,约占全国零售总额3%,目前正与其他企业联合投入1千亿元,布局全国各大经济区域和美国、日本等国际电子商务物流市场。其次,在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上,深圳机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建立航空运输物联网系统,形成流程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商业模式,2010年实现航空货邮吞吐量81万吨,航线130条,客货运业务排名国内机场第4位,为世界单跑道最繁忙机场之一,今年建成双跑道,2015年将建成年货邮量130万吨的国际航空城。其三,在现代物流设备使用上,美国的沃尔玛公司在世界超市物流配送方面拥有卫星等高科技手段,UPS公司有100多架空运全货机队。深圳速丰快运公司业务员手持移动通讯货物记录仪到企业、居民家中收货,扫描物品之时同步传送深圳总部,当即安排运程,客户随后可对物品全程网上追踪,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公司货运量年递增25%以上,每天有10多架次全货运包机往来于分布全国的集散中心,货邮量300多吨/天,今年将组建航空货机队。
三、青岛发展东北亚物流中心的路径选择
将青岛定位为东北亚物流中心城市。这一城市定位,是要将物流业作为青岛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服务经济的龙头,新一轮经济腾飞的关键点,不仅带动航运银行、航运保险、航运租赁、航运交易、船舶交易、物流信息、商品会展等服务业,而且带动港口、铁路、公路建设等建设企业,推动船舶修造、汽车制造、物流机械等制造业的发展。
根据青岛的城市地位、区位和物流业的基础,东北亚物流中心城市定位的具体目标是:建设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东北亚物流中心城市;海运物流,发展成为东北亚集装箱中转母港、大宗散货交易中心;空港物流,发展成为东北亚空港物流重要结点、山东航空货邮物流核心;陆路物流,发展成为国内铁路物流重要枢纽、以高速公路网支撑的山东半岛生产生活物资集散中心。
借鉴深圳市经验,形成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政府大物流业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全市各级政府,协调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通过宣传发动,在全市经济规划、指导思想、工作措施上形成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城市的大氛围。
建设大型国际化物流园区。借鉴路易维尔、北京、杭州等城市经验,在规划建设半岛机场时,在中心区划出不少于3平方公里土地,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发展物流业、临港产业。同时,争取一市双机场,保留流亭机场和现有空港物流业务,就近为市内四区、城阳区、高新区、西海岸等区域服务。
加快建设董家口4.5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发展成为矿产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国际运输、交易、转运、战略储备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在胶南市的矿业企业总部服务区,吸引全球各类矿业总部入驻,与青岛港、日照港矿产品物流业形成掎角之势。拓展青岛保税港区、黄岛红石崖等区域现存产业用地,重点供给物流园使用,加快橡胶、棉花等大宗商品 (期货)交易所建设,形成定价功能,建设功能齐备的航运大厦 (城市综合体),加快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黄岛区发展成为中日韩自贸区、青岛自由港的物流核心区域。
在落实青岛发展东北亚航运中心规划中,以发展海事金融、保险、交易、中介和船舶验证、设计、修造等核心服务为基础,在市南区建立航运交易所、船级社等机构,并与伦敦、上海航运交易所错位发展,重点在矿产品、液体能源、橡胶等大宗商品方面实现交易,逐步向期货交易、指数、定价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主导方向过渡,以支撑董家口、黄岛建设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仓库。
实现生产型制造经济向物流型服务经济转型。促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功能服务化。引导企业由单纯制造产品,向围绕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服务延伸,为物流增值服务业务提供集合式支持,做到有机融合、联动发展,集中发展一批国际中转、采购、配送、转口贸易为一体的保税物流中心,引导支持现代物流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连锁化经营、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服务水平。力争每年引导组建8—10个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外包战略联盟。
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与服务外包。通过分离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建立独立的贸易和营销企业,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企业采购和销售渠道,建立新的交易关系、确立新的交易结构。通过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外包给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等模式,把原先由企业内部提供的非核心产品和服务环节转移到外部,购买外部优质资源,重组现代产业生产体系,向产业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延伸、向价值链的高端升级。
引导物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目前,网络环境下物流业正由“物品发出方→集散机构→长途运输→集散中心→长途运输→集散机构→物品接收方”多运送环节模式,向“物品发出方→电子商务(网上买卖、网上付款、快运公司)→物品接收方”直接运送模式发展。为此,借鉴阿里巴巴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模式,引导扶持我市大型物流企业发展依托电子商务的物流平台,形成几家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信息、金融、物流业务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型物流企业。
在加快建立全市物流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扶持发展依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商、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广泛的供应链、进出口等多种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公司。
引进或建立青岛大型全货机运输公司 (争取设立青岛航空公司,内设全货机运输分公司),同时,扶持大型物流企业包租、设立全货机(队),吸引以青岛机场为基地、过夜、挂港的航空货运公司,增加国际国内货邮航线,为青岛发展国际区域航空物流基地提供支撑。
依托东北亚地区海运量大,我市和周边的港口优势,由港口大市向海运强市过渡,借鉴巴拿马、挪威的经验 (均为300—400万的人口小国,国际海运组织的A级强国),把握海运市场走向,引进和培育拥有大型集装箱、矿石、石油、天然气、化学品等远洋船队的海运公司,发展船用品牌、特色航运、高附加值的海运物流产业。
引进培育世界著名物流企业总部。借鉴路易维尔市引进UPS总部的经验,瞄准跨国大型物流企业,举全市之力,实施重点突破,实行特殊政策,一企一策、一事一策,重点在土地、交通、通关、员工等方面全力支持,引进后持续扶持。通过大型跨国物流公司总部在青岛成功运作,吸引东北亚区域大型企业的配送部门进入我市,带活青岛物流业的全盘。 |